热稳定性(抗热震性)是指材料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热冲击)而不致破坏的能力。热冲击损坏的类型:1)抗热冲击断裂性---材料发生瞬时断裂;2)抗热冲击损伤性---在热冲击循环作用下,材料的表面开裂、剥落、并不断发展,最终碎裂或变质。不同的材料,其热稳定性的表示方法不同。例如,某些高温陶瓷材料热稳定性的表示方法:试样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水中急冷,然后测其抗折强度的损失率,作为热稳定性的指标;日用瓷热稳定性的表示方法:一定规格的试样,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立即置于室温的流动水中急冷,并逐次提高温度和重复急冷,直至观察到试样发生龟裂,则以产生龟裂的前一次加热温度表征其热稳定性。
材料在未改变外力作用状态时,仅因热冲击而在材料内部产生的内应力成为热应力。热应力产生原因有:(1)构件的热膨胀或收缩受到约束时造成热应力;(2)相连接的构件存在温度差,构件间相互约束造成热应力;(3)构件本身存在温度梯度,其间各部分相互约束造成热应力;(4) 多相复合材料因各相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热应力。
对于脆性材料,从弹性力学出发,以强度-应力为判据,即材料中的热应力达到强度极限时,材料就产生开裂,一旦有裂纹成核就会导致材料的完全破坏,可以分析材料热冲击断裂的热破坏现象。材料的抗热冲击断裂性能与第一热应力断裂抵抗因子和第二热应力断裂抵抗因子关。
提高抗热冲击断裂性能的措施有:
(1)提高材料的强度,减小弹性模量;
(2)提高材料的热导率;
(3)减小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4)减小表面热传递系数;
(5)减小产品的有效厚度。
GB/T 31959-2015 碳纤维热稳定性的测定
GB/T 2392-2014 染料 热稳定性的测定
GB/T 1670-2008 增塑剂热稳定性试验
GB/T 15595-2008 聚氯乙烯树脂 热稳定性试验方法 白度法
GB/T 10701-2008 石英玻璃热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 16998-1997 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测定
GB/T 17391-1998 聚乙烯管材与管件热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 9349-2002 聚氯乙烯、相关含氯均聚物和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热稳定性的测定 变色法
HG/T 3311-2009 聚氯乙烯树脂热稳定性的测定 氯化氢水吸收法
SN/T 2942-2011 塑料原料热稳定性的评价 差示扫描量热法
Copyright © 2017-2024 江苏隐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1030923号-2 苏公网安备32020502001473 技术支持:迅诚科技